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
自光伏产业掀起整治无序竞争的浪潮以来,多晶硅的价格走势被视作观察“反内卷”进程的信号。
截至7月30日国内多晶硅报价 图片来源: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
7月30日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(下称硅业分会)公布了最新的多晶硅价格数据。本周,本周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4.5万-4.9万元/吨,成交均价为4.71万元/吨,周环比上涨0.64%。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4.4万-4.5万元/吨,成交均价为4.43万元/吨,周环比上涨0.68%。
这是多晶硅平均成交价格连续五周实现上涨。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,整个7月份,国内多晶硅价格累计涨幅约36.92%。
就本周表现而言,价格小幅上涨的背后,多晶硅成交相对集中。硅业分会指出,本周多晶硅签单企业数量维持在4-5家,且大多数成交量集中在头部两家企业,其余企业少量成交。而导致价格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,在于下游硅片价格回升,部分硅片企业库存压力减少,对上游硅料价格提升的呈现一定的接受度。
但与前几周相比,本周多晶硅价格涨幅明显收窄。对此,硅业分会认为,主要对于当前的硅料企业报价,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实现规模性成交。
换言之,当前多晶硅价格的反弹并未代表硅料需求实质性回暖。
目前,前期积压的库存仍是影响多晶硅价格走势的最大变量。根据硅业分会统计,7月份,国内多晶硅产品约10.78万吨,前7个月累计产量70.49万吨,同比减少41.5%。这其中,在7月份,出现了1家企业产能归零的情况,且根据各家企业排产安排,预计8月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2.5万吨。
若产能整合如期落地,硅业分会预测国内多晶硅年产能将减少至230万吨。而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,截至2024年底,我国具备投产条件的多晶硅企业21家,已具备投产条件的产能达到323.1万吨/年。
需指出的是,即便今年产能能如期减少,硅料行业整体的开工率也需保持60%才能实现供需基本平衡。这也预示着当前多晶硅环节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。
实际上,多晶硅环节为了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正在推进“收储”计划,即通过部分头部企业共同出资收购除此之外的剩余产能,来强有力地推进产能整合。
而在7月29日,业内有消息传出,多晶硅产业的闭门会议当天已经于北京正式召开。全国多家多晶硅企业高层齐聚,对市场此前传言的“收储”计划进行探讨,并基本达成共识。
一位多晶硅企业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,确有此事发生,但整合方案尚未形成全面共识。
有媒体报道称,本次“收储”基本确定为,由11家光伏公司牵头方组建一家全新的合资公司,以承债收购的方式整合另外6家企业的产能,涉及总产能高达70万吨。
7月29日晚间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澄清传闻 图片来源: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
不过,7月29日晚间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紧急发文澄清:“近日,有部分自媒体发布了关于光伏行业反内卷,特别是多晶硅方面工作的新闻,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!请大家不信谣!不传谣!”
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进一步表示:“我们将秉着法治化、市场化原则推进反内卷工作,力求尽快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!请大家一切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!”
根据新华社消息,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,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会议指出,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。
目前,光伏行业已经成为整治无序竞争、推进产能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多晶硅市场真正的回暖,一方面需要企业主动自律强化“反内卷”意识并提升自身竞争力,另一方面也需要依托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驱动。
整体来看,7月成为了多晶硅价格明面上的回暖月。
多晶硅期货表现,也表现出了外界对于未来多晶硅现货价格回暖较为乐观的期待。
最近四个月“多晶硅2508”期货走势图 图片来源:Wind
7月30日,多晶硅2508、多晶硅2509、多晶硅2510分别报收54585元/吨、54705元/吨、54925元/吨,当日分别收涨9%、8.87%、9%。
至此,今年7月以来,上述三个多晶硅期货价格中所累计的涨幅最高则达到68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