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方财经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陈乐怡 义乌报道
七月的义乌,暑气蒸腾。在北苑街道一处四层仓库里,郑磊磊拿起一顶牛仔蓝的棒球帽,内侧标签清晰地标注着“62cm”,这比市面上常见的均码帽子头围宽了大约5厘米。环顾四周,货架上堆积如山的帽子,约莫5000个SKU,都是为被主流市场忽视的“大头星人”准备的。
比均码宽5厘米的要求,曾让200家档口拒绝接单。但不过两年,这个曾被视作荒诞的需求,已撑起“大头星球”1.4亿元年销售额。
与之类似,四川人郑明亮将风扇帽定价66元时,瞄准的是暑期出游家庭。但结果,平台订单多来自甘肃农村、内蒙古工地等。劳动者愿意为“遮阳+降温”的复合功能买单,让他以日销400单的体量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。
甚至过去一年,郑磊磊和郑明亮发往西部偏远地区的订单增长了30%—40%。这背后依托的是拼多多“千亿扶持”计划持续加码下的“电商西进”政策。平台数据显示,过去一年,西部地区订单实现双位数增长。
对郑磊磊们而言,平台构建的确定性远不止于销量数字的增长,更是技术红利和平台机制正在沿着物流的毛细血管,让原本被忽视的人与他们的消费需求得以精准满足。那些细小的“头等大事”正悄然开拓新的市场金矿。
(“大头星球”的仓库里有着超过5000个SKU的帽子。丛森摄)
2021年底,刚结束饰品创业的郑磊磊急需新方向。他发现市面帽子清一色54-58cm均码,同时,电商后台“大头围帽子”关键词点击转化率低迷,无货可买,“近10%的帽子评论都在集中吐槽‘均码不合适’‘勒得太阳穴疼’。”需求真实存在,供给却是一片空白。
于是他跑遍义乌商贸城200多个帽子档口,得到的回应多是质疑:“中国有那么多头围62cm的人?起订量5000顶?你疯了吧!”临近春节,终于有一家为欧美市场供货的上海工厂,愿意接下这个“赌一把”的订单。郑磊磊团队主动提出支付15万全款,而非行业惯例的10%定金。
紧接着是5次打样迭代,从解决帽顶压迫前额的问题,到调整帽深和帽檐弧度,直到模特试戴确认完全不遮挡视线。首批5款棒球帽在年关前10天终于投产。上架后市场反响远超预期,销售额月月翻番,用户自发晒单“终于找到本命帽子”带动复购率超过35%。郑磊磊的团队很快从“愁卖”变成了“愁产能”,最初的5000顶帽子迅速售罄,只能靠预售,并加钱催工厂赶工。
(大头围与均码帽子帽檐大小差异。丛森摄)
在义乌这座“空气中都弥漫着商机”的城市,像郑磊磊这样在细分赛道掘金的商家并非孤例。四川人郑明亮在电商领域摸爬滚打了十年,最终也在一顶带着小风扇的遮阳帽上找到了自己的节奏。
起初,郑明亮尝试过不同品类的帽子,但有一年冬天卖雷锋帽时,工厂因产能不足导致生意受挫。这次经历促使他思考:如何在自己“小富即安”的性格和有限的本钱下,把生意做得更稳健、更轻松?
最终,他瞄准了一款定价66元、自带风扇的遮阳帽。他原以为这顶略显笨重但功能性强的帽子目标客户是夏季出游家庭。然而,上架后的买家大多是在田间地头、建筑工地挥汗如雨的劳动者。对他们而言,一顶能同时遮阳和降温的帽子,远比单独的小风扇或普通遮阳帽实用得多。郑明亮果断调整策略,深耕这个高客单价、相对小众的细分市场。如今,他的店铺每天稳定在400—500单,规模不大但利润稳定。
无论是郑磊磊的大头围帽还是郑明亮的风扇帽,想要触及更广阔的市场,尤其是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,都曾面临物流成本高企的障碍。“大头星球”发往西部省份的订单,一单邮费曾高达12—16元,消费者常常望而却步。
转机出现在2024年9月。在2022年首创中转集运模式的基础上,拼多多宣布所有发往西藏、青海、甘肃、宁夏、内蒙古等偏远地区的包裹,物流中转费由平台“买单”。此举在行业尚属首次,商家只需将货发至中转仓,后续物流由平台负责,运费成本大幅降低且可控。受益于此,西部六省终于告别了“不包邮”。对于郑明亮和郑磊磊这样的中小商家,这无异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。
今年4月,拼多多提出“千亿扶持”计划,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、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,加码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,全力构建用户、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。目前,拼多多平台继续遵循“减免、扶持”的思路,保持西进商品二段运费减免的政策不变,从“物流”层面持续释放低成本与广覆盖的红利;同时,通过“商家回馈计划”,针对西部地区的热点需求发放优惠券,倾斜补贴、流量等资源,激发消费潜能,拉动订单增长。
政策红利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增长。在郑明亮的店铺中,由于西部地区户外作业的人群较多,内蒙古的销量异军突起,甚至超越多个东部人口大省,甘肃、宁夏、陕西等地的订单也稳定增长。粗略估计,目前,来自西部地区的单量整体增长了约30%,在夏季高峰期能占到其总单量的十分之一。
对于“大头星球”品牌,效果更为显著。接入西安中转仓后,平台承担二段物流,商家仅需支付发往西安的2元/单基础运费。今年上半年,“大头星球”发往偏远地区的订单同比增长40%,节省下来的上万元运费成本得以投入到新品开发中。郑磊磊还注意到,除了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,内蒙古等西部省份对大头围帽子的需求也相当可观。
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清晨,总在打包胶带的撕扯声中苏醒。从饰品、小五金、玩具到电子电器,这个汇聚了40万种商品、5.8万个商铺的巨大市场,是中国小商品经济的缩影。
但繁荣背后,有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普遍困境。只要一款产品卖得好,作坊工厂连夜仿制。“大头星球”品牌线上销售不久,郑磊磊再去商贸城,发现有档口已经在专门卖大头围帽子了。
产品差异小、可替代性强,不免让许多商家深陷薄利多销的泥潭。郑磊磊认为一方面参与商家越来越多,有利于做大市场,另一方面,品牌不能单纯拼价格而是要转向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。要突围,关键在于找到新路径。拼多多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
去年,“大头星球”全网销售额达1.4亿元。其中,拼多多平台贡献了其近40%的订单量。郑磊磊坦言,2023年下半年入驻拼多多时,原本对平台认知有限,“没抱有什么信心”,但结果打破了固有印象。2024年拼多多店铺同比增速达80%—100%,成增速最快渠道。
拼多多对“大头星球”的赋能,不止于流量。入驻平台两个月后,“大头星球”就开起品牌店,参加百亿补贴等活动时就有了一定的控价空间,带来三到四倍的销量增长。在百亿补贴活动中,一顶定价39元的帽子,商家让利5元,平台再补贴5元,消费者最终实付29元。郑磊磊还专门开发了高质价比的特供单品,聚焦爆款款式设计,比如基础版型鸭舌帽配以糖果色和小刺绣设计,单日销量可破5000单。
?平台带来的确定性和增长空间,让商家更专注品质升级??。郑磊磊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,??店铺帽子定价30—40元之间,不算低价,但受众乐意买单。“比如早期产品汗带使用涤纶材质,有女性客户反馈粉底液残留难清理,我们就测试了7种面料,最终更换为易擦拭的纳米材质,还有用户反映金属调节扣划伤手指,我们就切换为钝角磁吸扣设计。”
目前,郑磊磊的核心工厂拓展至5—6家,分布在山东青岛、浙江台州、上海等地,保持每周30-50款的上新频率,每款新品先进行10—15天的市场测试。一旦出现“爆款”立刻追加产能;那些反响平平的款式则果断下架。这种“小单快反”灵活调整的模式,正成为应对市场变化的必需能力。
平台赋能同样深刻影响着上游供应链。为“大头星球”供货的工厂负责人丁浩,就亲历了这种由下游需求推动的工厂转型。
过去,丁浩工厂走的是典型的“跑量”路线,帽子出厂价单价在5元以下,起订量门槛高达30万顶。但在与“大头星球”合作后,受郑磊磊对走线精度、面料厚度等细节严格要求的影响,丁浩意识到,继续在低价低质的红海里挣扎难有出路,必须转向追求更高的品质和附加值。
于是,工厂开始逐步提升产品品质。虽然现在月产能从过去的30万顶降至约10万顶,但通过提升客单价和利润率,工厂每年的整体盈利反而实现了增长。同时,为了满足电商平台上突发性的爆款需求,工厂也练就了“快反”的本领,现在接到6000顶棒球帽加急订单,从确认需求到生产出货,最快两天就能完成。这背后,一方面是工厂老板快速拍板,统筹各个环节;另一方面,也离不开与本地供应商建立的深度合作,让小批量、急单也能得到优先支持。
(帽子工厂生产线上,师傅在赶一批急单。丛森摄)
郑磊磊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品牌护城河,丁浩在质量提升中找到了工厂转型的路径,郑明亮则在细分需求里实现了“小富即安”的经营理想。他们的路径虽异,却都依托于拼多多近年来推出的“百亿减免”“电商西进”“千亿扶持”等举措,将平台资源大力向品质好物倾斜——从稳定的规则、精准的流量,到切实的物流补贴。这些支撑点,共同为商家创造了跳出价格战、转向更可持续的赛道的可能。
这种价值转向是双向的。对商家而言,意味着更健康的利润增长空间;对消费者而言,则是那些曾被忽视的、看似细小的需求,得到了更有效的回应与满足。随着“电商西进”的持续深入,西部广袤市场的潜力被进一步激活,更多中小商家有望像郑磊磊、郑明亮一样,在这些不断涌现的新需求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点。